1918年8月19日,一度风流倜傥悠游于海上名人之间的名流李叔同悄悄遁入佛门。

  1915年,李叔同兼任南京高档师范丹青音乐教员,每月于杭、宁和沪上家室之间往返。他在杭州结“乐石社”,被推为社长,亦从吴昌硕游,入“西泠印社”为社员。夏丐尊、姜丹书、马一浮等文坛名人与他往来亲近。马一浮已是出名的居士,研究佛学,对李影响深刻。

  一次,夏丐尊向他引见一篇日文杂志上相关断食的文章,说断食是身心“更新”的涵养方式,1916年寒假,李叔同悄悄来到大慈山虎跑定慧寺,断食17人,体验到佛门平静,感受优良,并取老子“能婴儿乎”语,更名李婴,示脱胎换骨之意。回校后,他虽教习如常,但茹素诵经,言语中机锋已现。客岁春节时,李叔同以居士身份再入虎跑定慧寺习静,适逢马一浮引见其友彭逊之削发落发,李叔同大受打动,当即皈依了悟僧人为在家门生,取法名“演音”,号“弘一”。

  弘一大师是我国近代新文化活动晚期的勾当家,中年落发后成为释教律宗出名的高僧。他虽然逝世近四十年了,但他的声名仍为国表里人士所敬慕。

  大师的前半生以李叔同(别号良多)驰誉于艺术教育界,是我国最后出国进修西洋绘画、音乐、话剧,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前驱者之一。一八八0年旧历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一个敷裕的家庭。俗姓李,幼名成蹊,学名文涛,字叔同,名号屡改,一般以李叔同为世所知。他客籍浙江平湖,父名世珍,字筱楼,清同治四年(一八六五)会试中进士,曾仕宦部。后来在天津改营盐业,家道颇为富有。李叔同五岁时,他的父亲就归天了。他有异母兄弟三人,长兄晚年夭折,次兄名文熙,别名桐冈,字敬甫,是天津一个出名的西医。他行第三,小字三郎。

  李叔同的少小也和一般其时的文人一样,攻读《四书》、《孝经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尔雅》、《文选》等,对于书法、金石尤为快乐喜爱。他十三、四岁时,篆字曾经写得很好,十六、七岁时曾从天津名流赵幼梅(元礼)学填词、又从唐静岩(育厚)学书法。这个期间和他交游的有孟定生、姚品侯、王吟笙、曹幼占、周啸麟,同时友戚平辈有严范孙(修)、王仁安(守恂)、陈筱庄(宝泉)、李绍莲等。还有一点以前列传本曾提到的,是他在迁居上海以前,曾以「文童」进过天津县学,受过陈腔滥调文(其时称为时文)的严酷锻炼。

  海角五友图,一八九九年李叔同与江阳张小楼、江湾蔡小香、宝山袁希濂、华亭许幻园结拜金兰(左起)。

  李叔同,年十八,在母亲作主之下与俞氏成婚。越年戊戌政变,他就奉母迁居上海。这时袁希濂、许幻园(金荣)等在城南草堂组织一个「城南文社」,每月会课一次,课卷由张蒲友孝廉评阅,定其甲乙。这一年,李叔同十九岁,初入文社写作俱佳。

  许幻园爱其才调,便请他移居其城南草堂,并特辟一室,亲题「李庐」二字赠他。李叔同的《李庐印谱》、《李庐诗钟》、《二十自述诗》等就是在这里作的。这些著作曾经失传,只留下几篇叙文罢了。这时他与江湾蔡小香、江阴张小楼、宝山袁希濂,华亭许幻园五人结拜金兰,号称「海角五友」。许幻园夫人宋梦仙(贞)有《题海角五友图》诗五首,描写五人分歧的性格。此中有一首云:「李也文名大似斗,等身著作脍生齿。酒酣诗思涌如泉,直把社陵呼小友」!就是咏他。这个期间,李叔同又与常熟乌目山僧(宗仰)、德清汤伯迟、上海任伯年、朱梦庐、高邕之等书画名家,组织「上海书画公会」,每礼拜出书书画报纸,由中外日报社随报刊行。这是上海书画界最后出书的报纸。李叔同(签名李漱筒)曾于该报登载鬻书和篆刻润例。

  庚子之役当前,他自上海回津,拟赴豫探视其兄,临行填《南浦月》一阕留别海上,词云:

  杨柳无情,丝丝化作愁千缕。惺依多么,紫起心头绪。谁道断魂,尽是无根据。离亭外,一帆风雨,只要人回去。

  时因道路堵塞,未获晤见其兄,在天津住了半月,仍回上海。他将途中见闻,写成《辛丑北征泪墨》出书。他回上海当前,正好南洋公学开设特班,应考能作古文的学生二十余人,预定拔优保送经济特科。他更名李广平招考,被公学登科。南洋公学特班礼聘蔡元培为传授,上课时由学生自在读书,写日志,送传授批改,每月课文一次;蔡氏又讲授生读日本文法,令自译日文册本,黑暗鼓吹民权思惟。一九零三年上海开明书店刊行的《法学门径书》、《国际私法》,就是李广平在南洋公学读书期间所译的。其时同窗为蔡元培赏识的有邵闻泰(力子)、洪允祥(樵舲),王莪孙、胡仁源、殷祖伊、谢沈(无量)、李广平(叔同)、黄炎培、项骧、贝寿划一,都是一时之秀,后来成为各方面的出名人物。一九零二年秋,各省补行庚子辛丑恩正讲科乡试,李广平也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资历,报名招考,考了三场未中,仍回南洋公学就读。

  一九零三年冬,南洋公学发生罢课风潮,全体学生接踵退学。李叔同退学后,感于其时风尚颓丧,民心不振,即与许幻园、黄炎培等在「租界」外创设「沪学会」,创办补习科,举行演说会,倡导移风易俗。其时风行国内的《祖国歌》就是他为「沪学会补习科」撰写的。此外他又为「沪学会」编写《文野婚姻新戏脚本》,宣传男女婚姻自主的思惟。

  一九O五年四月,母氏王太夫人逝世,更名李哀,后别名岸。CQ9魔法世界他以幸福期间已过,决心东渡日本留学。临行填了一阕《金缕曲》,留别祖国并呈同窗诸子。词曰:

  被发佯狂走。莽华夏,暮鸦啼彻,几枝衰柳。破裂河山谁收拾,寥落西风照旧。便惹得离人消瘦。行矣临流重慨气,说相思刻骨双红豆。愁黯黯,浓于酒。漾情不竭淞波溜。恨年来絮飘萍浮,遮难回顾。二十文章惊海内,终究空口说何有。听匣底苍龙狂吼。长夜凄风眠不得,度群生那惜心肝剖?是祖国,忍孤负。

  读来真是激动慷慨激昂大方,勾魂摄魄。「三十文章惊海内」,看他其时多么自傲,但他感应空口说终究是没有用的。

  李哀于一九O五年秋东渡日本,起首在学校补习日文,同时独力编纂《音乐小杂志》,在日本印刷后,寄回国内刊行,推进了祖国新音乐的成长。又编有《国粹唱歌集》一册,在国内刊行,这些在中国新音乐史上都起到了发蒙的感化。这时他和日本汉诗界名人槐南(森大来)、石滩(永皈周),鸣鹤(日下部东作)、种竹(皇冠现金网(官网)幸)等名土时有往来,很获得他们的赏识。

  一九○五年,留学日本摄于澳門金沙,大师26岁,入上野美术专科学校,已剪去发辫,改着西装。

  一九O六年九月,考入澳门大赌场美术学校,从留学法国的名画家黑田清辉进修西洋油画。这个学校是其时日本美术的最高学府,别离用英语和日语讲课。李岸初入学时,是听英语教学的。当他考人富邦娱乐城美术学校不久,大要因为那时清国人(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称号)学油画的少,所以新葡京18元《国民旧事》的记者出格前去采访。其拜候记题为《清国人忠于洋画》,颁发于明治卅九年(一九O六)十月四日的《国民旧事》,并登有他的西装照片和速写插图。

  据程清《丙午日本纪行》同年十月十三日拜候金杯娱乐城美术学校时记录,该校「学科分为西洋画、日本画、塑像、锻造调漆、莳绘(即泥金)木雕镂、牙雕镂、石雕镂、图案等。西洋画科之柴炭画室,中有吾国粹生二人,一名李岸,一名曾延年。所画以人面模子遥列几上,诸生环抱分画其各面」。现存李叔同的柴炭画少女像的照片,据丰子恺的题记,是李叔同最后学西洋画时的作品,看来也许就是那时按照这个「人面模子」所画的。

  李叔同除在88赌城美术学校进修油画外,又在音乐学校进修钢琴和作曲理论;同时又从戏剧家川上音二郎和藤泽浅二郎研究新剧的演技,遂与同窗曾延年等组织了第一个话剧集体「春柳社」。一九0七年春节期间,为了赈济淮北的水灾,春柳社初次在赈灾游艺会公演法国小仲马的名剧《新世纪茶花女遗事》,李叔同(艺名息霜)扮演茶花女,惹起很多人们的乐趣,这是中国人演话剧最后的一次。欧阳予倩受了此次公演的刺激,也托人引见插手了春柳社。

  第二次的公演是一九O七的六月,称为「春柳社演艺大会」,演的是《黑奴吁天录》。春柳社在《开丁未演艺大会的趣意》上说:「演艺之事,关系于文明至巨。故本社开办伊始,特设步部研究新旧戏曲,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。春间曾于青年会饰演助善,颇辱同人喝彩;嗣后承海表里士夫交相资助,本社值此事机,不敢放弃。兹订于六月初一初二日,借本乡座举行「丁末演艺大会」,准于每日午后一时开演《黑奴吁天录》五幕。所有内容概论及各幕化装人名,特列左方。大雅君子,幸垂教焉。」

  春柳社第二次表演《黑奴吁天录》,李息霜饰演美国贵妇爱美柳夫人,曾获得日本戏剧家土肥春曙和伊原青青园的好评<见日本明治四十年(一九0七)《早稻田文学》七月号《清国人之学生剧》)。

 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六年,一九一O年结业回国。先应老友天津高档工业私塾校长周啸麟之聘,在该校担任图案教员。辛亥革命当前,他填了《满江红》一阕,表达了他的怀抱。词曰:

  皎皎昆仑,山顶月、有人长啸。看囊底、宝刀如雪,恩怨几多。双手裂开鼷鼠胆,寸金铸出民权脑。算此生、不负是男儿,头颅好。荆轲墓,咸阳道。聂政死,尸骸暴。尽大江东去,徐情还绕。灵魂化成精卫鸟,血花溅作红心草。看从今一担好江山,豪杰造。

  一九三年春,上海《承平洋报》创刊,李叔同被聘为编纂,主编副刊画报,曼殊的出名小说《断鸿零雁记》就是在他主编的《承平洋画报》颁发的。这一年三月,他初度插手南社,并为南社的《第六次雅集通信录》设想图案并题签。同时在老友杨白民的城东女学,传授文学和音乐。这时他又与《承平洋报》同事柳亚子,胡朴安等创立「文美会」主编人文美杂志》。这年秋天《承平洋报》以欠债停办。李叔同遂应老友经亨颐之聘,到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丹青和音乐教员,更名李息,号息翁。一九一五年,应南京高档师范校长江谦之聘,兼任该校丹青音乐教员,假日组织于社」,借佛寺陈列古书字画金石,倡导艺术,不遗馀力。

  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初任教时写过《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》、《西洋乐器品种概况》、《石膏模子用法》等颁发于「浙师校友会」一九一三年刊行的《白阳》杂志降生号,而且手自书写,引见西洋文学艺术各方面的学问。他教的丹青,采用过石膏像和人体写生,在国内艺术教育上是一个创造。音乐方面,他操纵西洋名曲作了很多名歌,同时又本人作歌作曲,对学生灌输了新音乐的思惟。学生中有丹青音乐天才的,他出格加以激励和培育。如后来成名的丰子恺的漫画、刘质平的音乐,就是李叔统一手培育起来的。此校设有手工丹青专修科,课余还组织校友会,分活动、文艺两部,文艺部并刊行杂志。一九一四年蒲月出名教育家黄炎培到杭州师范参观时,曾加以引见说:「其专修科的成就范视前两江师范专修科为尤高。主其事者为吾友美术专家李君叔同(哀)也。」(见一九一四年商务出书《黄炎培调查教育日志》第一集)

  这个期间,李叔同除处置西洋艺术教育,成立洋画研究会鞭策外,对于祖国保守的书法金石也是死力倡导的。他在学校里组织金石篆刻研究会,名为「乐石社」,倡导金五篆刻,被推为社长,撰有《乐石社简章》、《乐石社社友小传》,南社出名诗人,姚鹤雏撰有《乐石社记》引见此社的主旨及李息霜的艺术成绩。这时浙江一师的师生中会篆刻的人良多,校长经亨颐别号(石禅)教员夏丏尊都是篆刻好手。同时他和西冷印社社长金五大师吴昌硕、叶舟等又是老友,因此和夏丏尊等插手西泠印社为社友。后来,他将落发,因而把生乎珍藏的印章都赠送给了「西传印社J,该社社长叶舟为他在社中石壁上凿了一个「印藏」珍藏并加题记,以留留念。近年从这个「印藏」取出拓印,共成四幅,此中多是陈师曾,经亨颐,夏丏尊等出名人士和他的很多学生所刻的。他本人刻的也有几方在内。

  李叔同在杭州期间,交往比力亲近的,浙江第一师范的同事有夏丏尊、美丹书、堵申甫;校外常往来的有马一浮、林同庄、周佚生等。马一浮早已研究佛学,是一位出名的居士,对他的影响出格大。但他这时只看一些理学书和道家的书类,做学尚谈不到。有一次,夏丏尊看到一本日文杂志上有篇关于断食的文章,说断食是身心「更新」的涵养方式,自古宗教上的伟人如释迎、耶苏,都曾断过食。说断食能生出伟大的精力力量,而且列举实行的方式。李叔同听后决心实践一下,便操纵一九一六年寒假,到金杯娱乐城虎跑定慧寺去实行。颠末十七天的断食体验,颠末优良。他取老子「能婴儿乎」之意,更名李婴,同时对于寺院的平静糊口也有了必然的好感,这可说是他落发的近因。他断食后写「灵化」二字赠其学生朱稣典;将断食的日志赠堵申甫,又将断食期间所临的各类碑刻赠与夏丏尊。从此当前,他虽仍在学校讲课,但已茹素读经,且供佛像了。过了新年,即一九一七年,他就时常到虎跑定慧寺习静听法。这年旧历正月初八日,马一浮的伴侣彭逊之突然发心在虎跑寺落发,刚好李叔同也在那里,他目击其时的一切,大受打动,也就皈依三宝,拜虎跑退居了悟老僧人为皈依师。演音的名,弘一的号,就是那时取定的。从此马一浮常借佛书给他阅览,前后借给长水大师《起信论笔削记》、《灵峰毗尼事义集要》、《宝华传戒正范》等。他也常到虎跑寺去请问佛法。是年九月,他写了「长日视内典,深山多大年」一联,呈禅师,自称「婴居上总翁」就是这时的留念。

  一九一八年旧历七月十三日,李叔同竣事了学校的教务,决心至虎跑定慧寺从皈依师了悟老僧人披剃落发,正式名为演音,号弘一。落发后,别署良多,常见的有一音,弘裔,昙肪,论月,月臂,僧胤,慧幢,亡言,善梦等,晚年自号晚晴白叟,二一白叟等。他落发以前,将生平所作油画,赠与北京美专学校,笔砚碑本赠与书家周承德,书画摹仿法书赠与夏丏尊和堵申甫,衣服册本等赠与丰子悄、刘质平等,玩好小品赠给了陈师曾,其时陈还为他此次割爱画了一张画。

  同年九月,他到杭州萬豪线上娱乐受县足戒,从此成为一个「比丘」。他受戒当前,看了马一浮居士送他的《灵峰毗尼事义集要》和《宝华传戒正范》,感觉按照戒律划定实不得戒。他是事事当真的人,因而发愿研习戒律,这是他后来发愿宏扬津学的人缘。

  弘一大师受戒之后,先到嘉兴精严寺拜候了范古农居士,在精严寺阅藏数月,又到云博玉泉寺安居,专研律部。他因杭州师友素交酬酢太多,并且慕名的人又不竭来访。一九二o年夏,假得弘教律藏三侠,决定到浙江新城贝山闭关,静心研习。这时在玉泉寺同住的程中和居士即落发名弘伞,和他同到贝山护关。由于贝山情况不克不及安居,越年正月重返杭州玉泉寺,披览《四分律》和唐代道宣、宋代元照的律学著作。

  一九二一年三月,因为吴壁华,周益由二居士的引见,到温州庆福寺闭关安居,处置《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》的著作,并亲身以工楷书写,历时四载,始告完成。出书后部门寄赠日本,很受日本佛讲授者的注重。此后几年间,他出游各地,曾到普陀参礼印光法师,又到过衢州莲花寺写经,为加入金光明法会一度到过MG游戏大林寺;不久又回杭州,在招贤寺拾掇华严疏钞,继在常寂光寺闭关。后来为了筹议《护生画集》的出书,李叔同落发始末也到过上海江湾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。这时叶圣陶(绍钧)先生写了一篇《两法师》(引见弘一与印光)散文,颁发于《民锋》杂志,后来收入叶氏《未厌居习作》,由上海开明书店出书,并作为活叶文选,为中学生所爱读,干是名闻全国。

  一九一八年冬,弘一大师为了《护生画集》的事又到了上海。偶尔迂到旧友尤惜明与谢国樑(后来尤田落发名演本,谢氏落发名寂云)二居大将赴暹罗(今泰国)弘法,在沪候轮,大师一时欢快,便加入了他们的商行弘法团。船到九州国际29元,遭到陈嘉庚胞弟陈敬贤居上的欢迎,引见他们到南普陀寺去住。他在这里认识了性愿、芝峰、大醒、寄尘诸法师,被诚心地挽留,后来尤谢两居士搭船继续南行,而弘一大师就独自留在和记娱乐了。这是他初度和闽南结下的人缘。不久,因为性愿法师的引见,他就到泉州南安小雪峰寺去过年。这一年冬天,夏丏尊、经亨颐、刘质子、丰子恺等,募款为他在浙江上虞油马湖盖了一座精舍,定名「晚晴山房」。后来又成立一个「晚晴护法会」,在经济上支撑他请经和研究的费用。他后来从日本请来古板佛经一万余卷,就是这个晚晴护法会施助的。一七二九年春,他由苏慧纯居士伴随,自泉州经福州至温州。在福州候船时,他和苏居上游了鼓山涌泉寺,在寺里发觉工部未入大藏的《华严流论纂要》,叹为希有,因发愿印刷一子五部,并拟以十二部赠与日本各大学。在他晚年的十四年间(一九二八——一九四二),最后几年虽然常到江浙的上海、温州、绍兴、杭州、慈溪、镇海各地云游;但自一九三七年当前,除了一度应谈虚法师请到酷博湛山寺讲律,小住数月之外,整个晚年都是在闽南渡过的。他常往来于泉厦之间,随缘栖身。在千亿娱乐城他先后在过南普陀、承平岩、妙释寺、万寿岩、日光岩、万石岩和中岩等处。抗战初期,一度到漳州、住过南山寺、瑞竹岩和七宝寺。他与泉州出格有缘,曾住过承天寺、开元寺、百原庵、草庵、福林寺、南安小雪峰、慧泉、灵应寺、惠安净峰寺、灵瑞山、安海澄停院、、水春蓬壶普济寺等处。前后亲近他学律的有性常、义俊、瑞今、广洽,广究、昙昕、传贯、圆拙、仁开、克定、善契,妙莲等十余人。一九四二年秋病革,书二渴与诗友辞别,偈云:

  君子之交,其淡如水。执象而求,天涯千里。问余何适?廓尔亡言。花枝春满,天心月圆。

  同年十月十三日(旧历九月初四日)圆寂于泉州不贰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,享年六十三岁。垂死之际,还写了「悲欣交集」四字,一面欣庆本人的解脱,一面悲愍众生的苦恼。这末后一句,真有说不尽的「香光庄重」。灭后遗骨分葬于泉州清源山弥陀岩和杭州虎跑定慧寺,这两处都别离为他建了灵塔。

  由一个乱世令郎,而留学生、而艺术教育家、最初成为律宗高僧的弘一大师,晚年才调横溢,在艺术各方面都获得了充实的成长。其为人可谓「绚烂之极,归于平平」的典型了。他虽避世绝俗,而无处不近情面。值得我们尊崇和进修的,是他的多才多艺和当真的精力。他终身做人确是凡事当真而庄重的。他要学一样就要像一样,要做什么就要像什么。前人有话说:「落发乃大丈夫事,非将相之所能为」。他既落发做了僧人,就要像个僧人。在释教很多宗派中,律宗是最重修持的一宗,所谓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,他不单深切研究,并且实践躬行。马一浮有诗挽他说:「苦行头陀重,遗风艺苑思。自贴心是佛,常以戒为师」,读此可谓如见其人了。

  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惟系统,是以华严为境,四分律为行,导归净土为果的。也就是说,他研究的是华严,修持弘扬的是律行,崇信的是净土秘诀。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湛的研究、曾著有《华严集联三百》一书,能够窥见其存心之一斑。

  我国释教的律学,古译有四大律、即《十诵律》、《四分律》、《摩河僧祇津》、《五分律》,到了唐代义净留学印度回国,又译出《底子说一切有部律》很多部,后人称之为新律」。他初落发时学的是「新律」,即《有部律》。这是唐代义净所译的戒律,通行于其时的印度。弘一大师奖饰义净博学强记,贯通律学精微,实空前绝后的中国大律师。他初学有部律时,写过《底子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犯相摘记》、《自行钞》和《学底子说一切有部律人门次序递次》,对有部律是深深用过苦功的。

  后来他因朋友之劝,改学《四分律》。由于现存的四大律之中,《十诵》、《僧抵》、《五分》三律,后来研究者少,其正文至今已无一存;而《四分律》独盛,注疏也多具有。唐道宣所著有《四分律行事钞》、《戒本疏》、《羯磨疏》、称为南山三大部。来杭州灵芝元照,著三部记注释道直的三大部疏,即《行事钞资持记》、《戒本疏行宗记》、《羯磨疏济缘记》、称为「三疏」、「三记」。南宋禅宗大盛,律学无人干预干与,这些唐宋诸家的律学撰述、悉皆散失。到了清初,惟存《南山随机羯磨》一卷。明末藕益大师不见古代疏记,只能写出《毗尼事义集要》罢了。到了清末,这些唐宋律学著作,才自日本再传中国。所以他穷研《四分律》,看了唐宋律学著作之后,化了四年时间,著成《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》。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》,是他细心撰述的两大名著。

  弘一大师认为处死可否久住,在于《四分律》可否实践。一九三一年二月,他在上虞法界寺佛前,发专学南山律誓愿。一九三三年曾调集学者十余人于泉州开元寺尊胜院研究律学,称为南山律学苑;按照日本请回古版律书,圈点南山三天部并讲律修持。试读这时他为南山律学苑撰的一联,能够概见他晚年的意愿。联云:「南山律学,已八百年湮没无传,何幸遗编犹存东土;水僧园,有十余众承习不停,能令处死再住世间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