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墙外,近百米高的悬崖无路可攀,险不成及;不远处,山峦崎岖、黄河天险,河水远去,冰凌一马平川。一位白叟独倚城墙,双目轻闭,持笛而吹。

  白叟名叫王锡禄,平遥国际摄影展期间,他和他糊口的吴堡石城、石城里的其他白叟一同出此刻了组照“千年石城的最初留守者”。

  照片的拍摄者叫李建增,1969年生于陕西绥德,北京片子学院摄影专业结业,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。2000年的一天,他偶尔踏进了陕西吴堡县的这座石城。这一进去,就关心了17年。场摄影师李建增:聚焦“千年

  吴堡石城地处陕西榆林、秦晋峡谷,汗青可追溯至北宋以至更早。这里不只地势险峻,且山高多悬崖,又占领黄河天险,易守难攻,可谓“军事重镇”,历朝历代都进行过重修再建。

  “石城距县城5里地,在山顶上。”李建增说,村里没可吃的井水,没能种的地,进出村的路都很欠好走。“头次去,石城里有13户32人,除了4个儿童、3个少年,其他都是60岁以上的白叟。城里遍及石头垒砌的街道、建筑。”

  李建增的镜头下,有位戴眼镜拿地图的“老头儿”。他是85岁的王春育,本地人称“活字典”。

  王春育没上过学,靠自学写得一手好毛笔字。他汇集民间故事,给报纸杂志投稿,还获过奖。他还喜好把常日里汇集到的故事加以拾掇,再讲给大师听,他把本人收藏石城故事的小箱子戏称“王记杂货铺”。李建增印象最深的是,石城的最初留守者回力娱乐王春育曾手抄一份县志,还凭回忆及材料记录,用香烟盒上的图案,粘贴制造了一张一米见方的石城全貌图。

  2003年正月十五,李建增赶个朝晨又到石城,“那天黄河滨风很大,山上的风呼呼作响,刮在脸上飕飕作痛。”石城里空荡荡的,他走了一圈,一小我也没碰到。就在这时,一处古庙附近模糊传来一丝笛声。李建增顺着笛声不断找到城墙边,只见一个穿灰色衣服、戴灰色帽子的白叟孤零零地躺在城墙上,闭眼锁眉,笛声悠远。“他的身上洒满了阳光,远处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,河床两边结下了厚厚的白色冰凌。”

  “他就像一首挽歌。”李建增想。他没有惊扰白叟,默默将这一幕拍了下来,于是有了那张海报照片。

  一曲吹罢,白叟称,“没有什么比晒阳阳(晒太阳,方言)更幸福的事了。”李建增问了白叟名字,才知他就是那位屡次寻访不遇者王锡禄。王锡禄告诉他,本人14岁就独自一人跑到内蒙古去打工,各类苦力都做过,先后娶过三个妻子,都没留住,跟别人走了。60岁那年,王锡禄回到石城。白叟道非分特别向,开畅宽大旷达,终身有“三好”:唱戏、吹笛和看书。

  这17年,李建增加次到访石城,有时只是路过,有时看一眼就走,或是一住十多天。从原先住在县里的酒店,变成了在石城老乡家里住。

  良多人问:怎样能跟了17年?李建增答:当初拿起镜头,没想这么多。“17年,对一个摄影人来说,很长;但对一个千年村子而言,很短。”

  这些年,石城里的人越来越少,有的白叟被儿女接出了石城,也有白叟永久在石城里故去,“日常平凡去根基见不到人。”此刻,石城里只剩下一位白叟——王象贤。